負溫度熱敏電阻的基本原理
負溫度熱敏電阻的電阻值隨溫度的下降而增加,這與普通金屬電阻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其基本原理是:在負溫度熱敏電阻中,電子的能帶寬度隨溫度變化,從而改變電阻率。負溫度熱敏電阻的溫度系數(Temperature Coefficient,TC)是指負溫度熱敏電阻電阻值每降低1°C所產生的電阻變化率,常用單位是/K(或ppm/K,即每百萬分之一度)。
由于負溫度熱敏電阻是一種特殊的電阻,因此測量方法也需要根據其特點進行。一般來說,負溫度熱敏電阻的測量方法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電流法是簡單、常用的測量負溫度熱敏電阻的方法。該方法需要將負溫度熱敏電阻串聯在一個電路中,然后經過一定電流,利用歐姆定律計算出電阻值。例如,當我們要測量一個負溫度熱敏電阻的電阻值時,可以將其串聯在一個直流電路中,并通過變壓器調整電流大小,然后利用萬用表等儀器測量電阻值。需要注意的是,測量負溫度熱敏電阻時,電流的大小和方向要保持不變。
橋式法是一種相對較精確的測量負溫度熱敏電阻的方法,它是通過補償電路的方式來進行測量的。該方法需要將負溫度熱敏電阻作為被測電阻,再將一個標準電阻和兩個相等電阻組成差動電路,通過改變標準電阻的值,使得橋路平衡,然后通過計算來得出被測電阻的值。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法需要精度較高的標準電阻和滿足特定電路設計要求的相等電阻。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采用何種方法測量負溫度熱敏電阻,溫度的控制和穩定性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此,在測量負溫度熱敏電阻時,需要保持被測電阻的溫度穩定,并注意測量環境的影響。
您好,歡迎蒞臨源林電子,歡迎咨詢...
![]() 觸屏版二維碼 |